香港水塘行山路線全集 (灌溉水塘篇)

香港水塘行山路線全集 (灌溉水塘篇)


1.)
流水響水塘

落成年份:1968
0.17
百萬立方米

流水響水塘(英語:Lau Shui Heung Reservoir),又作流水嚮水塘,位於香港新界北區東部的八仙嶺郊野公園之內,龍山東北一帶,處於粉嶺平原的東北端,建於1968年,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輸水隧道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流水響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水塘面積約3.5公頃,容量約17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24米、長54.9米;副壩高7.3米、長39米,水庫規模較小。 流水響水塘所在地流水響,早於清朝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編的《新安縣志》已有記載:「流水響潭發源處有數石井,天造地設,深約尋丈,春夏溺如飛瀑,秋冬則淙淙細響」。該處為軍地河的主要源頭,河水先流入軍地再出梧桐河。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流水響水塘.鶴藪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2.) 流水響郊遊徑 (路線詳情) 難度:★★☆☆☆
3.) 龍山 (路線詳情) 難度:★★★★☆


2.) 鶴藪水塘

落成年份:1968
儲水量:0.18百萬立方米 (鶴藪水塘)

鶴藪水塘(英語:Hok Tau Reservoir)位於香港新界北區,粉嶺平原東端,屬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之內,因鄰近鶴藪圍一帶而得名。水塘建於1968年,屬船灣淡水湖工程計劃的一部分,負責將八仙嶺西北部的水源收集,經輸水隧道供應至船灣淡水湖,同時鶴藪水塘亦是灌溉水塘,用作灌溉附近農田。水塘容量僅約18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高18米、長102.1米,水庫規模較小。 鶴藪水塘在粉嶺石坳山及八仙嶺屏風山之間的深谷裏築成,外形如一彎新月的湖。該處為丹山河的主要源頭,下游匯併軍地河,再匯出梧桐河,將八仙嶺、沙螺洞及軍地一帶山水引集成流。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流水響水塘.鶴藪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2.)
八仙嶺 (路線詳情) 難度:★★★★☆
3.) 平山仔 (鳳馬古道) (路線詳情) 難度:★★☆☆☆

3.) 上清潭水塘 / 清潭水塘 / 河背水塘

落成年份:
1962(上清潭水塘 / 清潭水塘)
1961
(河背水塘)
儲水量:
0.10百萬立方米 (上清潭水塘)
0.06
百萬立方米 (清潭水塘)
0.50
百萬立方米 (河背水塘
)

清潭水塘分上下二塘,地處香港元朗錦田清潭村背後山谷,為錦田河上游,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分,乃供淡水給農民灌溉之用的小水塘,兩水塘以堤壩分隔。水塘被密林重重包圍,人跡罕至,環境清幽。

河背水塘坐落在香港元朗八鄉、海拔250米高的群山環抱中,錦田河上游,屬於大欖郊野公園的一部分,自然環境十分優美。水塘容量50萬立方米,S型水壩長157.0米,高17.4米,屬灌溉水塘,即非主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新界西北的農田,是水務署管轄範圍內面積最小的水塘。

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錦田河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錦田河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為農民提供灌溉用水,上、下清潭水塘河背水塘便是其 (另一個為黃泥墩水塘)(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河背水塘.上下清潭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2.)
河背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4.) 古洞水塘

落成年份:1961
儲水量:0.05百萬立方米

沒有資料

行山路線
1.)
麒麟山 (路線詳情) 難度:★★★☆☆


5.)
黃泥墩水塘

落成年份:1961
儲水量:0.11百萬立方米

黃泥墩水塘是香港的一座小型水庫,位於元朗大欖郊野公園內,大欖涌水塘之北。該水塘地處偏僻,人跡罕至,距離元朗楊家村最少有半小時的腳程,沿路可以看到受法例保護的豬籠草。1960年代,政府為了增加大欖涌水塘供水量而把附近河流截流,引水到大欖涌水塘,使元朗中游以下水量大減,影響農民灌溉,所以當局另闢四個灌溉水塘,黃泥墩水塘便是其一。水塘容量約12萬立方米,為八鄉及十八鄉的農民提供灌溉用水。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大欖涌水塘3 (千島湖清景台) (路線詳情) 難度:★★★☆☆
1.) 大欖涌水塘1 (千島湖) (路線詳情) 難度:★★★★☆

6.) 藍地水塘 

落成年份:1957
儲水量:
0.11 百萬立方米 (藍地水塘)
0.09
百萬立方米 (洪水坑水塘)

藍地水塘(英語:Lam Tei Reservoir)位於香港屯門虎地,嶺南大學的後山上,又名老虎坑水塘或藍地灌溉水塘,是香港灌溉水塘之一,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部邊沿,與洪水坑水塘相距不足一公里。水塘的水最終流入屯門河並匯入青山灣。藍地水塘於1957328日由港督葛量洪揭幕啟用,現時水塘旁仍可見開幕紀念碑。藍地水塘呈漏斗形,面積17,000平方米,儲水量11.6萬立方米,水塘最深處達20米。該水塘乃灌溉用水塘,由山上多條引水道滙集而成,雨後部分山澗更會形成瀑布,沖入水塘,再經溪澗流入村中農地供灌溉之用。藍地水塘環境清幽,附近設有郊遊設施,亦為屯門徑第二段終點。

行山路線
1.)
藍地水塘.洪水坑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7.) 洪水坑水塘

落成年份:1957
儲水量:0.09 百萬立方米

洪水坑水塘亦稱丹桂坑水塘,位於香港屯門九徑山北面,位於大欖郊野公園西北部邊緣,位於藍地水塘東面不足一公里處。洪水坑水塘屬灌溉水塘,即非食水用塘,主要用作灌溉農田。水塘的水會流經丹桂村、鍾屋村一帶再流經洪水橋,經過天水圍西側,成為該區著名的「臭河」,最後匯入后海灣。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藍地水塘.洪水坑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2.) 公庵山.洪水坑水塘 (路線詳情) 難度:★★★☆☆

8.) 十塱水塘

落成年份:1955
儲水量:0.13 百萬立方米

十塱水塘,或稱作芝麻灣水塘,建於1955年,位於芝麻灣半島和南大嶼郊野公園內,在芝麻灣懲教所的南方。水塘曾為離島區的長洲、坪洲及喜靈洲等居民之主要水源,1970年代起改為灌溉用水塘。
十塱水塘興建前,長洲的食水一直來自地下水。1950年代,長洲人口不斷上升,經濟越趨蓬勃,為解決供水問題,政府在長洲對岸的大嶼山芝麻灣半島興建一個容量約為13萬立方米,混凝土主壩長91.1米、高15米的小水塘,再用一條直徑6吋的海底喉管引水至長洲碼頭附近上岸,輸送至大鬼灣的儲水池。當時政府還仿效當年第一條從港島至九龍海底水管通水時的做法,在上岸地點建造了一個噴水池,並在19558月啟用禮當天,舉行噴水儀式。1970年代,長洲併入全港供水網絡,十塱水塘遂改為一個灌溉用水塘。
十塱灌溉水塘所在的芝麻灣半島位置偏遠,水塘由多條清澈無污染的支流匯集而成,沒有受到人為騷擾,整個水塘被綠樹成蔭的河谷環抱,四周是成齡的林地。正因如此,這裏沒有受到外來物種入侵的跡象,孕育了大量淡水魚,例如弓背青鱂(Oryzias curvinotus)。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芝麻灣郊遊徑 (路線詳情) 難度:★★★★☆
2.) 十塱 (貝澳 – 梅窩) (路線詳情) 難度:★★☆☆☆

9.) 愉景灣水塘

落成年份:1982
愉景灣水塘(英語:Discovery Bay Reservoir)位於香港大嶼山愉景灣,建於1980年代初,為高尚住宅區愉景灣的私人水塘,曾為該住宅區供應食水,2000年後已改為沖廁及灌溉花卉之用。愉景灣發展初期人口較少,若由香港水務署建供水系統,不合乎成本效益,故要求發展商自行供水,故愉景灣食水一向自給自足,水塘容量足以為25000人提供食水。直至1993年,發展商發現水塘水位不斷下降,擔心供水不足,且未能配合未來發展需要,故重新要求水務署供水。由於一向水塘水質良好,不少居民表示反對。2000年12月,在爭議聲中,水務署引入大欖涌水塘的存水,經愉景灣隧道內的輸水管道輸送給區內用戶,愉景灣水塘則只用作沖廁及灌溉花卉之用。(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行山路線
1.)
愉景灣水塘.老虎頭 (路線詳情) 難度:★★★☆☆

香港山誌 :   https://www.hillmanblog.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illmanblo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hillmanblog/

0 Comments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