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流 (石壁 – 大澳)
路線
石壁>嶼南界碑>狗嶺涌>分流東灣>分流炮台>分流西灣>煎魚灣>二澳>大澳
難度
★★★☆☆
距離
約17.5公里
時間
約6小時
補給
分流東灣、分流西灣、二澳及大澳設有士多
交通
起點:(沙咀下車)
巴士11、23號:東涌 – 各區 詳情按此
終點:
巴士11號:大澳 – 東涌 詳情按此
路線地圖
路線高度圖表 (數值只供參考)
分流原稱汾流,是香港最西南之地。分流因位處珠江與太平洋水域的交界,海水會分成黃色和青色而命名。而分流最著名的有分流砲台,分流砲台估計於清代興建,與東龍島炮台同是香港最古老的炮台,炮台地基經修緝後都大致還原,是不俗的歷史遺蹟。
景色方面,分流路線沿海邊而行,沿路會經過狗嶺涌、分流、煎魚灣等多個海灘,風景優美。另外,分流路線沿途會經過嶼南界碑、分流炮台等歷史遺蹟,亦有二澳及大澳的漁村景色,自然風光及人文景點兼備,景色十分豐富。
難度方面,分流路線長達17.5公里,路程不短,但由於路程鋪設完善、指示充足,而且上落坡不多,走起來都頗為輕鬆,屬中等難度。
於沙咀站(石壁警崗下一站)下車
向狗嶺涌方向走
開始時沿鳳凰徑第八段引水道走
途經大浪灣官方營地,有興趣可入內參觀
到達狗嶺涌營地入口,沿營地方向走下降到狗嶺涌
如無興趣走狗嶺涌,可繼續走鳳凰徑引水道
之後沿指示向觀景台方向走
到達涼亭,往上向觀景台走,往下往嶼南界碑
本遊記會先走上觀景台
觀景台即是狗嶺山頂(高海拔90米)
遙望狗嶺涌及分流東灣
狗嶺觀景台的指示是指住石鼓洲等離岸島嶼,十分有趣
觀景台有小路下降前進,但好像會錯過嶼南界碑,因此遊記會返回涼亭,再沿指示往嶼南界碑
返回涼亭,沿指示往嶼南界碑
嶼南界碑
嶼南界碑,又稱嶼南界石,是香港大嶼山上的界碑之一,於1902年樹立,以表明大嶼山已租予英國。1898年,滿清與英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連同大嶼山的新界範圍被英國租借99年。1902年,英軍少校力奇率領軍艦林保號抵達大嶼山豎立花崗岩石碑,北部及南部各一。其中嶼南界碑座落於狗嶺涌,基座上刻有經度東經113度52分,清楚顯示新界租借地界線。(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之後走小路下降狗嶺涌,如不想走小路的話,可返回較早前狗嶺涌營地入口下降亦可
到達狗嶺涌,沙灘環境不錯
之後走入狗嶺涌營地,狗嶺涌營地沙灘水質不錯,露營設備完善,除了要走一大段路外,是很不錯的露營地點
之後沿指示往分流走
不久會接回鳳凰徑
之後走分流郊遊徑往分流炮台
先下降到分流東灣
分流石筍,分流村古時又稱石筍村
之後到達分流炮台,炮台保留都非常好,值得一遊
分流炮台位於大嶼山西南端,俯瞰來往珠江的航道。《澳門記略》載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時大嶼山「兩山各設炮台」,分流炮台該為其中之一。炮台長約四十六米,闊二十一米,牆身以花崗石及青磚疊砌而成。炮台曾遭海盜所據,及至一八一〇年間,海盜先後向清廷投降,炮台才再恢復戍守。估計至一八九八年新界租借予英國後,炮台才正式棄置。(資料來源:古物古蹟辦事處)
之後可走往石圓環一看
石圓環是一種石器時代的考古文物,用意都是不詳
參觀完石圓環,有興趣可以沿圖中的小路往分流燈塔
行走小路約十分鐘便到達分流燈塔,分流燈塔規模頗大,都值得一遊
欣賞完燈塔便原路折返繼續行程
之後到達分流西灣
途經煎魚灣營地,可興趣可入內參觀
煎魚灣,遠方右邊為連島沙洲雞翼角
二澳,有士多補給
而二澳看來都有意復村吸引遊人,路牌都修得很好看,亦種有花田等
二澳的海灣,有興趣有再參觀二澳附近萬丈布或水澇漕的話,可參考遊記 萬丈布
沿著郊遊徑走便到達大澳,有興趣可繼續參觀,或搭巴士或船離開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