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七十高峰
准則:
由於香港有名字的山峰極多,在網上高山排名就有多個不同的版本,為了減少爭拗,本網誌以地政總署測繪處出版的郊區地圖(2020年版本,下稱「地政地圖」)為標準篩選及排列香港五十高峰,其准則如下:
1. 各山峰的高度以「地政地圖」為標準
2. 在「地政地圖」中有顯示高度的山峰
3. 「地政地圖」有顯示路徑前往山頂或山頂附近的山峰
4. 山峰的山頂或附近必須有明確地標 (如標高柱、資訊牌、建築物等等),如山頂屬禁區範圍無法進入(如大帽山、大老山)則不在此限
5. 主觀因素 (終極頭盔,主要是用作篩走八仙嶺這類附合上述標準而「一山多峰」的山嶺)
歡迎各路高手交流指教
排名 | 名稱 | 高度 |
1 | 大帽山 | 957 |
2 | 鳳凰山 | 934 |
3 | 大東山 | 869 |
4 | 禾秧山 | 767 |
5 | 蓮花山 | 766 |
6 | 彌勒山 | 751 |
7 | 二東山 | 749 |
8 | 禾塘崗 | 702 |
9 | 馬鞍山 | 702 |
10 | 草山 | 647 |
11 | 黃嶺 | 639 |
12 | 黃牛山 | 604 |
13 | 飛鵝山 | 602 |
14 | 純陽峰 | 590 |
15 | 走馬崗 | 588 |
16 | 雞公嶺 | 585 |
17 | 青山 | 583 |
18 | 蓮花山 | 578 |
19 | 大老山 | 577 |
20 | 大刀屻 | 566 |
21 | 鱷魚朝天 | 559 |
22 | 扯旗山 | 552 |
23 | 觀音山 | 546 |
24 | 東山 | 544 |
25 | 狗牙嶺 | 539 |
26 | 大金鐘 | 536 |
27 | 東洋山 | 532 |
28 | 針山 | 532 |
29 | 柏架山 | 532 |
30 | 薄刀屻 | 529 |
31 | 九逕山 | 507 |
32 | 奇力山 | 500 |
33 | 獅子山 | 495 |
34 | 西高山 | 493 |
35 | 紅花嶺 | 492 |
36 | 靈會山 | 490 |
37 | 慈雲山 | 490 |
38 | 龜頭嶺 | 486 |
39 | 石屋山 | 481 |
40 | 木魚山 | 479 |
41 | 石龍拱 | 474 |
42 | 蚺蛇尖 | 468 |
43 | 歌賦山 | 465 |
44 | 老虎頭 | 465 |
45 | 田夫仔山 | 461 |
46 | 羗山 | 459 |
47 | 筆架山 | 457 |
48 | 岩頭山 | 452 |
49 | 象山 | 449 |
50 | 九龍坑山 | 440 |
51 | 金馬倫山 | 438 |
52 | 雞胸山 | 437 |
53 | 紫羅蘭山 | 436 |
54 | 畢拿山 | 435 |
55 | 觀音山 | 434 |
56 | 渣甸山 | 433 |
57 | 鷓鴣山 | 432 |
58 | 聶高信山 | 429 |
59 | 吊燈籠 | 416 |
60 | 鹿巢山 | 414 |
61 | 大枕蓋 | 408 |
62 | 雞公山 | 399 |
63 | 狗肚山 | 399 |
64 | 女婆山 | 399 |
65 | 大上托 | 399 |
66 | 乾山 | 394 |
67 | 孖崗山 | 386 |
68 | 雷打石 | 379 |
69 | 圓頭山 | 375 |
70 | 牙鷹山 | 374 |
#1 大帽山 (957米)
路線:
1.) 大帽山 (荃錦坳 – 城門水塘) 遊記按此
2.) 針草帽 (針山‧草山‧大帽山) 遊記按此
大帽山(又稱大霧山)位於荃灣與元朗交界,高海拔957米,為全香港最高的山峰 。大帽山高居臨下,可以俯瞰九龍半島至香港島的景色,另外亦可看到元朗石崗八鄉一帶,景觀開揚。另外,大帽山上山「秋名山」式的髮夾彎馬路、天文台及四方山的草原亦甚有特色,景色是五星級。
#2 鳳凰山 934米
路線:
鳳凰山 (伯公坳 – 昂坪) 遊記按此
鳳凰山高海拔934米 ,是香港第二高的山峰。但由於最高的大帽山的山頂部分被劃爲禁區,一般市民不能踏足,因此鳳凰山山頂才是香港行山的最高點地方。鳳凰山的山頂同為觀看日出的勝地,沿途景觀都非常開揚,景觀甚好。唯鳳凰山終年都會有大霧,水濃霧或會影響興致。
#3 大東山 869米
路線:大東山 (伯公坳 – 南山) 遊記按此
大東山高海拔869米,為香港第三高之山峰。大東山景致開揚,更有爛頭營等特色景點,不論一年四季都是風景絕佳的行山路線,而在秋冬之時,大東山芒草盛放金光閃閃的景色亦是香港行山最吸引人的景觀之一。
#4 禾秧山 767米
路線:
禾秧山.石天門 遊記按此
禾秧山位處大帽山以南,高海拔771米,為香港第五高山。禾秧山山頂一帶佈滿石林,因此禾秧山一帶有禾秧石林之稱(又稱王母石林),而禾秧石林的岩石大槪有七組分佈,因此亦名七重岩。景色方面,禾秧山風景十分豐富遠近兼備,近景有妙高台山火暸望台、禾秧石林及石天門一帶的奇石,遠景沿路可俯瞰到荃灣及城門水塘的開揚景色,景觀一流
#5 蓮花山 766米
路線:
大東山.蓮花山 遊記按此
蓮花山高海拔766米,蓮花山僅次於鳳凰山及大東山,是大嶼山第三高山峰
#6 彌勒山 751米
路線:
彌勒山.昂坪360救援徑 遊記按此
彌勒山高海拔751米,彌勒山的山腰設有郊遊徑,並且是昂坪360纜車其中一個轉向站;另外彌勒山山頂及山腳設有氣像設施,以監院昂坪的溫度。但彌勒山的山頂位置並沒有設置郊遊徑,需行走非官方的山路,因此比起附近的鳯凰山及大東山,彌勒山相對地較為冷門,遊人不多。
#7 二東山 749米
路線:
大東山.蓮花山 遊記按此
二東山高海拔766米,是大嶼山第四高山峰,二東山山頂設有爛頭營。
#8 禾塘崗 702米
路線:
大帽山 (荃錦坳 – 城門水塘) 遊記按此
禾塘崗位處大帽山山腰,高702米,附近設有觀景台
#9 馬鞍山 702米
路線:
吊手岩.馬鞍山 遊記按此
馬鞍山高702米,在新界中是僅次於大帽山群峰的第二高山峰
#10 草山 647米
路線:
1.) 針山.草山 遊記按此
2.) 針草帽 (針山‧草山‧大帽山) 遊記按此
草山位於大帽山於東,高647米,山頂標高柱位於麥理浩徑第六段附近
#11 黃嶺 639米
路線:
八仙嶺 (大尾篤 – 鶴藪) 遊記按此
黃嶺高639米,與犁壁山及八仙嶺相連,是新界東北的最高點
#12 黃牛山 604米
路線:
黃牛石城 (黃牛山.水牛山) 遊記按此
黃牛山位於沙田東,屬馬鞍山郊野公園範圍。黃牛山高海拔604米,屬香港較高的山峰,除了高度外,位於黃牛山山頂旁的黃牛石城,出名奇石處處,當中的石天窗更是香港的一大山系奇景。景色方面,除了黃牛石城外,黃牛山可盡觀沙田一帶景色,水牛山亦有白沙灣及西貢的開揚景觀,風景相當不俗。
#13 飛鵝山 602米
路線:
1.) 飛鵝山 (自殺崖) 遊記按此
2.) 飛鵝山 (倚天脊) 遊記按此
飛鵝山高603米,為九龍群山中最高的山峰。
#14 八仙嶺 (純陽峰) 590米
路線:
八仙嶺 (大尾篤 – 鶴藪) 遊記按此
八仙嶺位於新界東北,由於其山脈由八個山峰所組成,以道教八仙命名,八仙嶺最高的山峰是高590米的純陽峰
#15 走馬崗 588米
路線:社山.走馬崗.燕岩 遊記按此
走馬崗高588米,一般與燕岩同遊
#16 雞公嶺 585米
路線:
雞公嶺 (逢吉鄉 – 橋頭) 遊記按此
雞公嶺位於新界西北。雞公嶺山勢廣闊,而且在附近並無更高的山,因此在元朗上水一帶都可見雞公嶺鶴立雞群之勢。由於此路線沿途都無樹木,景色開揚,可盡覽石崗、南生圍、米埔至深圳一帶的景色,景觀甚佳。
#17 青山 583米
路線:
1.) 青山 遊記按此
2.) 杯靈雙渡 遊記按此
青山高海拔583米,青山山勢尖削,因而與西貢蚺蛇尖及清水灣釣魚翁被合稱「香港三尖」。
#18 蓮花山 (荃灣) 578米
路線:
蓮花山.石龍拱.下花山 遊記按此
荃灣蓮花山位處大帽山西南,現時網上對荃灣蓮花山的資訊都頗為混亂,現在比較主流的說法是蓮花山最高點是高海拔578米的蓮心頂,北面有花山頭、南面有花山尾兩個山頂。
#19 大老山 577米
路線: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 – 沙田坳) 遊記按此
大老山高577米,主峰設有大老山氣象站,副峰設有大老山政府無線電臺
#20 大刀屻 566米
路線:
大刀屻 (嘉道理農場 – 粉嶺) 遊記按此
大刀屻位於新界大埔區林村郊野公園內,因山脊兩側陡峭,形如刀刃向天反置,故稱大刀屻。大刀屻山頂上具有360度的景色,西望元朗八鄉,東看大埔至馬鞍山,風景絕佳。
#21 鱷魚朝天 559米
路線:
鱷魚朝天 (川龍 – 深井) 遊記按此
鱷魚朝天位處大帽山西陲,高海拔559米。鱷魚朝天設有山火瞭望台,可盡覽新界西元朗八鄉一帶。 #22 扯旗山 (太平山) 552米
路線:
山頂花園 遊記按此
扯旗山又稱太平山、爐峰或山頂,高552米,是香港島第一高峰
#23 觀音山 546米
路線:
觀音山 (嘉道理農場) 遊記按此
觀音山是香港及華人地區的常見地名,當中香港於元朗、慈雲山及大嶼山等地都有觀音山,元朗的觀音山於大帽山北麓,高海拔546米,山頂位處嘉道理農場內。
#24 東山 544米
路線: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 – 沙田坳) 遊記按此
東山高544米,山頂設有「飛鵝山觀景台」
#25 狗牙嶺 539米
路線:
1.) 狗牙嶺 (中狗牙嶺) 遊記按此
2.) 三牙全走 遊記按此
狗牙嶺位於鳳凰山以南,因其山勢既尖又窄;高低起伏貌似狗牙而得名。狗牙嶺山如其名,山勢險要斜度甚高,不時需要手腳並用攀爬,甚具挑戰性。
#26 大金鐘 536米
路線:
彎曲山.大金鐘.昂平 遊記按此
大金鐘(英語:Pyramid Hill)別名金字塔山,位於馬鞍山以南,高536米
#27 東洋山 532米
路線:
衛奕信徑第四段 (井欄樹 – 沙田坳) 遊記按此
東洋山高532米,本來衛奕信徑第四段會略去東洋山山頂,但由於路徑出現山泥傾滯,於2020年年底開始,衛奕信徑第四段已改道需要行走東洋山山頂
#28 針山 532米
路線:
1.) 針山.草山 遊記按此
2.) 針草帽 (針山.草山.大帽山) 遊記按此
3.) 針山.道風山 遊記按此
針山原名尖山,位於新界中部,高海拔532米。針山曾與屯門青山及西貢蚺蛇尖並稱「香港三尖」(現為釣魚翁、青山、蚺蛇尖),可見針山以山勢尖削見稱。
#29 柏架山 532米
路線:
柏架山東脊.柏架山吊車遺址 遊記按此
柏架山位於港島東鰂魚涌,高海拔532米,是香港島第二高峰。
#30 薄刀屻 529米
路線:
薄刀屻 遊記按此
薄刀屻位於大嶼山東涌東南,高海拔529米,薄刀屻是最接近東涌市中心的高山。
#31 九逕山 (九徑山) 507米
路線:
九逕山 (九徑山) 遊記按此
九逕山(或稱九徑山)位處屯門市中心以東,高507米,九逕山在明清時已有史藉記載其山名,並且設有樓梯(俗稱九逕山天梯)到山頂,山頂亦有發射站及直升機坪等設施,但意外地現時官方並沒有將九逕山納入正式的地名內。
#32 奇力山 500米
路線:
奇力山.薄扶林水塘 遊記按此
奇力山(Mount Kellett)又譯作加列山,高海拔501米,是香港島第三高峰,其名字取自英國皇家海軍中將奇力爵士Henry Kellett,香港島南區的雞籠灣(Kellett Bay),亦是以奇力爵士命名。與另外兩個香港島高峰扯旗山及西高山比較,奇力山位置較為吊腳,而且奇力山並非郊野公園範圍,沒有設置郊遊徑,令到香港島第三高峰奇力山變成較冷門的路線。 #33 獅子山 495米
路線:
獅子山 遊記按此
獅子山高海拔495米,位於九龍中心點,交通便利;而獅子山頂的景色開揚、獅子頭亦甚有獨色;獅子山路線分支甚多,可隨個人喜好及體力制定路線。
#34 西高山 493米
路線:
西高山.薄扶林水塘 遊記按此
西高山高度494米,位處太平山山頂以南,位屬薄扶林郊野公園範圍。西高山是港島區景觀最開揚的山峰之一,具有360度視野,西北一面望太平山至貝沙灣及南丫島,東南一方看大嶼山及青衣至尖沙咀。 #35 紅花嶺 492米
路線:
蓮麻坑礦洞.紅花嶺 遊記按此
紅花嶺高海拔492米,是香港東北第一高峰
#36 靈會山 490米
路線:
羗山.牙鷹山 遊記按此
靈會山高490米,山頂位於鳳凰徑第五段內
#37 慈雲山 490米
路線:
慈觀古道 遊記按此
二次大戰前,慈雲山較為荒僻,稱為狗蚤嶺,後來因山上有觀音廟,民間遂改稱當地為慈雲山。山頂高490米,設有慈雲山數碼電視發射站。
#38 龜頭嶺 486米
路線:
龜頭嶺 (丹竹坑 – 南涌) 遊記按此
龜頭嶺位於南涌西南方,高海拔486米,山腰設有南涌郊遊徑官方郊遊徑。龜頭嶺一帶有大量山徑連接不同山峰,最常見一般在南涌郊遊徑中途接上小徑走上龜頭嶺。
#39 石屋山 481米
路線:
石屋山.老虎騎石 遊記按此
石屋山是西貢第一高,高海拔481米,山頂設有無線電話發射站及直升機坪。
#40 木魚山 479米
路線:
木魚山.獅子頭山 遊記按此
木魚山高海拔479米,木魚山位於大嶼山天壇大佛的背面,兩者都沒有官方山徑前往山頂,因此遊人比較稀少,是昂坪一帶山嶺的滄海遺珠。
#41 石龍拱 474米
路線:
蓮花山.石龍拱.下花山 遊記按此
石龍拱高474米,山頂設有民航處的障礙物燈標
#42 蚺蛇尖 468米
路線:
蚺蛇尖 遊記按此
蚺蛇尖(Sharp Peak)位於西貢大浪灣以北, 高海拔468米,蚺蛇尖山勢尖削陡峭,一直被行山人士稱為「香港三尖之首」(另外兩尖為釣魚翁及青山),一直是香港行山中最著名的險要山峰。
#43 歌賦山 465米
路線:
山頂.歌賦山 遊記按此
歌賦山 (Mount Gough),高海拔479米,是香港島第五高峰,僅次於扯旗山、柏架山、奇力山及西高山。歌賦山大部份地方都已被開發成為豪宅,而山頂小部份位置被設置香港電台數碼聲音廣播發射站及歌賦山食水配水庫。
#44 老虎碩 465米
路線:
老虎碩 遊記按此
老虎頭高海拔465米,位處愉景灣以西,過往一直是附近居民的後花園,政府亦於2011年修建老虎頭郊遊徑方便遊人。
#45 田夫仔山 461米
路線:
鱷魚朝天 (川龍 – 深井) 遊記按此
田夫仔是屯門區內最東端的鄉村,田夫仔一帶四通八達,是麥理浩徑及元荃古道的必經之地,田夫仔山山頂高海拔461米,同樣設有山火瞭望台。
#46 羗山 459米
路線:
1.) 羗山.牙鷹山 遊記按此
2.) 羗山 (龍仔悟園) 遊記按此
羗山 (或 羌山 / 薑山)高海拔459米,是大嶼山西部大澳與石壁水塘的一座山嶺,羗山一帶是一大片高山的地帶
#47 畢架山 457米
路線:
畢架山 遊記按此
畢架山 (英語:Beacon Hill),高457米,山頂設有民航處雷達站。
#48 岩頭山 452米
路線:
石屋山.老虎騎石 遊記按此
岩頭山高海拔452米,岩頭山明顯是欠缺修緝的非官方山徑,但山頂竟然會有介紹牌,這種情況非常罕見
#49 象山 449米
路線:
獅山.象山.虎山 遊記按此
大澳附近的獅山及象山因現時仍沒有官方郊遊徑,因此相對冷門
#50 九龍坑山 440米
路線:
九龍坑山 (大埔頭 – 鳯園) 遊記按此
九龍坑山位於大埔以北,高海拔440米,山名取於西邊山腳九龍坑。九龍坑山可望南方大埔及西方大窩平地,東覽大埔海及沙羅洞等山谷平原,為大埔區視野最佳的山峰,因此亦設有電視及電台發射站設施。
#51 金馬倫山 438米
路線:
聶高信山.金馬倫山 遊記按此
金馬倫山高海拔438米,以駐港英軍司令及署理香港總督金馬倫 (William Gordon Cameron) 少將命名。
#52 雞胸山 437米
路線:
貓仔山.蝌蚪坪.雞胸山 遊記按此
雞胸山則位於貓仔山以北,高海拔437米,是比較偏僻的路線,沿途長草叢生。
#53 紫羅蘭山 436米
路線:
紫羅蘭山.大潭家樂徑 遊記按此
紫羅蘭山高海拔433米,是衛奕信徑第一段其中一個要走過的高山之一,紫羅蘭山會接駁到淺水灣坳,可以通往孖崗山、大潭水塘或淺水灣各地。紫羅蘭山除了衛奕信徑外,附近亦設有紫羅蘭山徑及大潭郊遊徑,是港島其中一個知名行山熱點。
#54 畢拿山 435米
路線:
渣甸山.畢拿山 遊記按此
畢拿山(又稱畢拉山),高海拔436米,亦因過往畢拉山石礦場而聞名。
#55 觀音山 434米
路線:
羗山.牙鷹山 遊記按此
觀音山,高海拔434米
#56 渣甸山 433米
路線:
渣甸山.畢拿山 遊記按此
小馬山.紅香爐峰 遊記按此
渣甸山位於港島中部,高海拔433米,因19世紀英國渣甸洋行在此山設立瞭望台而以「Jardine’s Lookout」命名。
#57 鷓鴣山 432米
路線:
鷓鴣山 遊記按此
鷓鴣山(Razor Hil)位於清水灣一帶,南向將軍澳,高海拔432米。
鷓鴣山人氣雖然不高,但山頂可盡覽白沙灣及牛尾海的開揚海景,而且鄰近市區,交通方便,路程不長,不失為九龍市區行山半日遊的一個選擇。
#58 聶高信山 429米
路線:
聶高信山.金馬倫山 遊記按此
聶高信山位於灣仔以南,高海拔429米。聶高信山是一坐以奇石聞名的山峰,聶高信山主崖的面具石、一線天石室及鷹頭石相當之有特色,但留意上攀面具石的路段為沙石路,斜度頗高需要手腳並用上山,雖然整體上算是有驚無險,但都必須注意安全。
#59 吊燈籠 416米
路線:
吊燈籠 遊記按此
吊燈籠位於新界東北烏蛟騰以東,高海拔416米。吊燈籠為印洲塘一帶最高的山嶺,因此亦以欣賞印洲塘及其日出日落而聞名。
#60 鹿巢山 414米
路線:
鹿巢石林 遊記按此
鹿巢山山頂高海拔414米,位於鹿巢山的鹿巢石林是香港面積最大的石林,石林一望無際,氣勢磅礡。
#61 大枕蓋 408米
路線:
大枕蓋 遊記按此
大枕蓋位於西貢東郊野公園,高海拔408米。大枕蓋可俯瞰整個萬宜水庫由西壩至東壩以及滘西洲一帶的景色,景色一流。
#62 雞公山 399米
路線:
麥理浩徑第三段 (雞公山) 遊記按此
雞公山高海拔399米,山頂設有資訊牌
#63 狗肚山 399米
路線:
狗肚山. 鹿山 遊記按此
狗肚山古名龍窩,位於火炭西北,高海拔399米。於1970年代,由於要興建沙田馬場,狗肚山東部土地用作挖泥區,沙田馬場落成後挖泥區發展成住宅區,這些住宅區雅稱九肚山。
#64 女婆山 399米
路線:
女婆山 遊記按此
女婆山位處新界石門以東,高海拔399米。女婆山本名雷婆山,相傳因此山經常有雷雨而命名。女婆山附近的一個小石林有不少奇石,當中最著名的是「陽元石」,個人認為香港的「陽元石」比起大陸韶關丹霞出的「陽元石」更加神似,絕對值得一遊。
#65 大上托 399米
路線:
大上托 (安達臣道石礦場) 遊記按此
大上托,即安達臣道石礦場的所在地,石礦場於2017年開始停止運作,現正進行土地整平工程,安達臣道石礦場即將會有全新的發展。而大上托原本主峰高海拔419米,後主峰因採礦工程被削去,現時大上托的最高峰為海拔399米。
#66 乾山 394 米
路線:
圓頭山 (靈渡山) 遊記按此
杯靈雙渡 遊記按此
乾山,又名良田山,高海拔394米
#67 孖崗山 386米
路線:
黃泥涌水塘 – 赤柱 遊記按此
孖崗山 (The Twins)位於赤柱以北,孖崗山山如其名,因有一對高度相近的山峰而命名(主峰高海拔386米,副峰高363米),由於位處衛奕信徑第一段的關係,孖崗山是香港島最熱門的山徑之一。
#68 雷打石 379米
路線:
太墩.雷打石 遊記按此
雷打石高海拔317米,因近山頂的巨石命名。
#69 圓頭山 375米
路線:
圓頭山 (靈渡山) 遊記按此
杯靈雙渡 遊記按此
青山與杯渡禪師亦曾駐錫的靈渡寺所在的圓頭山(靈渡山)遙遙相對,因此坊間亦有「杯靈雙渡」的行山路線,將兩座山一次過行走,「杯靈雙渡」為香港「四大考牌路線」之一的高難度路線。
#70 牙鷹山 374米
路線:
羗山.牙鷹山 遊記按此
牙鷹山山頂,高海拔374米
香港山誌 : https://www.hillmanblog.com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hillmanblo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hillmanblog/
0 Comments